当节能遇上天花板,施耐德电气SmartCool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破冰节能壁垒

施家邦-IT邦
2025-08-27

#引言#


绿色数据中心的**节能不是在和电费较劲,而是在回答一道时代命题。

在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双重推动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国家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银行机构,近年来持续探索技术创新与节能降耗的融合路径,在北京、上海两地数据中心陆续展开施耐德电气SmartCool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升级经验。

一场峰会

成就一次技术突破

作为***金融中心,此银行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碳政策要求,各种节能手段齐上阵,现有节能措施已接近极限。转机出现于施耐德电气青岛峰会上,此银行北京地区负责人与SmartCool团队深度交流后,深觉AI大有可为,要求迅速启动北京场地POC测试,着手部署施耐德电气SmartCool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期待能以AI打通绿色转型最后一公里。

返京后,施耐德电气SmartCool团队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开始着手北京机房试点工作。出于谨慎,客户主动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测试环境——一个负载率高达80%-90%的机房,这对节能产品并不友好,但这也正好验证施耐德电气SmartCool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在真实工况下的极限表现。

初期测试结果令人沮丧,由于友商空调品牌技术壁垒,传统回温逻辑完全失效,风机转速调节功能被锁死,节能效果为0%,技术团队当即调整作战方案,放弃传统回温控制,在客户要求下,改用空调启停策略,这个方案极为“大胆”,但这次“大胆”的策略改变,让这个高负载机房再度节电10%,略高于后期友商测试方案,也正是这个数字,直接促成了上海数据中心的跟进测试,形成了京沪两地的联动实验格局。

京沪联动

在“极限节能”中寻找空间

上海机房的测试条件更为严苛。运维团队早已将节能做到了**:氟泵改造刚完成不久,冷通道温度设定在28℃的高位,连机房里的空气都带着“精打细算”的味道,同行测试团队提前入场,最终以节能0%的结果暗淡收场。

项目实施过程的艰难程度远超预期:配电柜里的薄铜牌成了“隐形炸弹”,之前友商测试时留下的滑丝螺丝孔,让每个安装动作都如履薄冰,团队以螺母加固法化解铜牌危机,消除接触不良引发的火灾隐患;6台空调中有1台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运维团队将待机空调纳入智能调度体系,才让系统正常运行。

最终,在这个普遍认为已无节能潜力可挖、触及“节能天花板” 的成熟机房,SmartCool方案持续稳定地贡献了5%-9%的节电率,实现了在“极限之上”持续创造价值的壮举。

淬炼于高压

三大核心能力成就深水区破局

京沪两地的成功实践绝非偶然,是施耐德电气技术团队在极端压力环境下反复锤炼、最终淬炼出的三大关键能力的集中体现:


极端工况适配力:突破“高负载无节能”的行业认知,在80%-90%负载率下稳定运行;


异构设备掌控力:突破友商空调的技术封锁,证明方案对非施耐德电气设备的兼容能力;


复杂施工应变力:在地板下非标部署网关、超薄铜牌安全安装等实战中积累宝贵经验。

这场发生在***金融中心的技术攻坚战清晰地昭示:当数据中心节能步入深水区,最后的决胜战场属于那些能够直面并征服物理极限与技术极限的勇者与智者。施耐德电气SmartCool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正日益成为这场攻坚战中,斩开节能天花板、挖掘深度能效潜力的关键利器。

数字丈量政策精度

AI赋能高质量发展

当北京数据中心在80-90%超高负载下稳定输出10%的节能率,当上海数据中心在严控至28℃的冷通道环境下被5%-9%的持续节能再次压榨出节能空间。这些硬核的节能数据,重新定义了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它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进化。当AI遇上传统基础设施,产生的不仅是节能效益,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范式。


阅读1
分享
写评论...